如何看待“靈璧石排名”之就事論事 與眾專家共商榷 7月12日,徐州觀像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圍繞靈璧石地位的研討會,邀請發(fā)言的專家對靈璧石為天下第一石的地位提出質疑 ,立刻引起了靈璧石界的強烈反應,這段時間我也天天接到石友電話并請求針對此事件寫一寫。盡管我對此排名感覺是沒有必要較真的,但不得不寫。 首先我認為“天下第一”這個概念本身是是相對的,是一定范圍內的相對概念。當代開采技術手段的升級以及交通、通訊、物流業(yè)的發(fā)達使得天上、地下、高山、大川甚至海洋深處都可以尋到可玩可賞的石頭,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這四大名石與寶玉石類觀賞石的欣賞要求不同,因此不可放在一起對比。目前的討論僅僅限在普通觀賞石里。我的文章更僅限于在“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四個石種里作對比。它們各有千秋,如何來評定第一、第二,我想不能僅僅從歷史文獻的角度下結論。應該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判斷標準,就像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出臺的鑒評辦法一樣,從形、質、色、紋、韻等方面來考察,怎么樣定一個科學的評定標準來推斷這四個石種哪個是第一,我的后續(xù)文章會呈現給大家,敬請關注。 總之,我認為僅僅從歷史文獻去考評是片面的,何況在徐州發(fā)言質疑靈璧石是天下第一石的專家們所憑借的文獻不僅存在片面性,更存在理解性錯誤。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時代觀念與名稱理解片面、忽略靈璧縣建制,“查不到即不存在”。 一位專家的文章第一句話就說“靈璧石進入文人賞玩視野,無疑是在宋朝開始”,另一位的文章開篇引用了白居易的《太湖石記》。文中說“這是我所見中國第一篇專為一個石種(太湖石)寫下的單獨成篇的文章。......這是我目前所見最早的對一個石種的“第一”的評價。然而,此處的排名沒有靈璧石。” 請各位百度一下“靈璧縣”或“靈璧縣志”可以看到靈璧縣建制情況,尤其是淮北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的一篇名為“康熙《靈璧縣志》的修撰及文獻價值”的文章,為我們揭示了《靈璧縣志》有中國歷史以來的五次修撰的版本,更為我們提供了詳實的靈璧縣建制的情況: “唐初屬谷陽縣,隸徐州。元和四年(809),虹縣部分屬宿州,隸河南道。 五代十國,靈璧縣分屬宿州、泗州之地。 宋元祐元年(1086年)析虹縣的零璧鎮(zhèn)置零璧縣,屬宿州, 元初復立靈璧縣,屬宿州,隸河南歸德府。 明初屬宿州,洪武四年(1371年),宿州改屬臨濠府;六年屬中立府;七年屬中書省鳳陽府;后屬鳳陽府,直隸南京。 清初沿明制。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4月廢府州設縣,靈璧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置道,屬淮泗道 ” 大家可以看到:唐代時根本就沒有靈璧縣這個地名,沒有“靈璧”這個名字,更別說靈璧石這個名稱了,怎么可能出現靈璧石呢?即使眾所周知的“泗濱浮磬”(出自《禹貢·徐州》)也是沒有靈璧的名字。從這些典籍可以看出,二千多年前,靈璧石雖然沒有名字,已經被人作為貢品。 另據《枸櫞篇》載“泗水之濱多美石”。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得知后,即譴使者“以幣求之”。這里的泗濱美石,就是人們所稱的靈璧石。 專家所考證無非是時間的早晚,時間越早似乎就可以代表第一,不是太片面了嗎?如果僅僅從時間上考證,靈璧石當之無愧的第一,專家說,只是作磬,沒有賞玩。說查不到賞玩,既然能夠作磬,為什么就不能單獨賞呢?《枸櫞篇》載“泗水之濱多美石”這個美石難道不是賞石嗎? 一位專家對于宋代靈璧石地位的考證結論是“北宋勢頭趕上太湖石,南宋有超過太湖石”,而另外一位專家則認為“靈璧石真正確立其第一地位,應該是在大一統(tǒng)的元代。”,并且“到了明代,靈璧石案幾供石第一地位已經無法撼動了! 看來,專家們對于宋、元、明三朝,靈璧石的地位盡管沒有統(tǒng)一認識,至少還是認可靈璧石在這三朝的地位是第一的。 各位請仔細的看看靈璧縣的建制,你會發(fā)現,靈璧縣恰恰是宋元祐元年置零璧縣,這個時候靈璧石才有自己的名字,所以靈璧石在宋代異軍突起,重要典籍都把它排在了第一位。為什么一建制,靈璧石就很快聲名鵲起排第一了呢?說明它實在太好了! 晚明蘇州文人鑒賞家文震亨《長物志》“品石”篇中,首次明確指出:“石以靈璧為上,英石次之!,大家請注意,這個文震亨是蘇州人,蘇州是太湖石的產地,一般我們認為誰不說我家鄉(xiāng)美呢,而文震亨能夠把靈璧石排第一,足以說明靈璧石的魅力。 二、對待書籍排名執(zhí)行雙重標準。 一方面否定杜綰《云林石譜》、趙希鵠《洞天清祿集》“怪石辨”等傳統(tǒng)典籍對靈璧石排第一,強調排名不分先后;另一方面,卻拿美國人一本書中出現的一句話“文人不獨酷愛太湖、靈璧、英石、昆石,且于登涉覽勝之際”來作為證據證明靈璧石不是第一。 在專家們眼中,歷史上專業(yè)出版的書籍上的排名,如杜綰《云林石譜》、趙希鵠《洞天清祿集》等,這些被后世認為是文房清玩收藏的寶典的,都被專家說排第一位是沒有道理的。專家一方面勸解大家不要相信該類書籍把靈璧石排第一,另一方面卻在文中說:“清代《四庫全書提要》稱之'其援引考證,類皆確鑿,固賞鑒家之指南也。'此書受到晚明文人學士的高度認可......”, “怪石辨”列舉八個石種中,排列前五位的分別為靈璧石、英石、道石、融石、川石,把靈璧石排在了第一位,而專家強調“排名不分先后”! 我們倒要問一問,歷史上還有哪一個石種反復多次被正式的典籍排在第一位的? 幾部重要的觀賞石類的“寶典”同時把靈璧石排第一位難道是偶然嗎?怎會無端都把靈璧石放在首位,為什么不是其它石種呢? 在專家眼中受到“文人學士的高度認可..”的寶典,專家也高度認可,僅僅靈璧石排第一位是不認可的! 那誰的排名對呢? 他們又是從哪里找來的證據證明靈璧石不是第一的呢? 專家舉證說美國人1965年撰寫的《石與疊山》一文,其中提到:“山水以文人畫為極則,最初發(fā)現山石之美者亦文人,文人不獨酷愛太湖、靈璧、英石、昆石,且于登涉覽勝之際,到處搜覓美石,筆之于書!,一個美國人的無意之筆,隨手的一句話,卻成為一位專家論述四大名石排名,靈璧石不是第一的證據。 在專家眼中,或許是外國人玩起中國的石頭比中國人還內行吧。 三、否定民間傳說。 專家們又圍繞乾隆下江南有沒有到過靈璧縣進行考證,我沒有進行考證,我沒有發(fā)言權。但是,靈璧縣自明至清六百年間,多次變更屬所,這期間屬過河南,屬過鳳陽,也屬過南京等,我粗陋的認為乾隆即使是路過此地,你查找靈璧縣相關資料已經是不行了,應該擴大范圍這是其一;另外,我們也不能排除有人搜尋到一方上等的靈璧石送給了乾隆,乾隆一高興為來人題字“天下第一石”。既然不能排除,為什么要否定一個美好的傳說呢? 我們知道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一直以來是受到普遍尊重的,如果要去考證的話,哪一個民間傳說、神話故事能夠有充足的證據呢?難道我們要否定“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钡纫磺兄袊诵哪恐械拿篮眯蜗蠛凸适聠? 作為中國人,我們也知道,我們常說我們是龍的傳人,龍的民族。請問,龍在哪里呢?關于龍的傳說和故事太多太多,如果有專家出來考證的話,一竿子打死,否定龍的傳說和故事,中國人在感情上會答應嗎? 四、專業(yè)典籍的排名不承認,詩詞中的只言片語倒成為了主要證據。 能夠找到的典籍都把靈璧石排在第一了,只有拿詩詞來說了。那么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被專家們引用來作為證據的主要形式——詩詞。 唐代就不用說了,我們已經知道那時候“靈璧縣”尚不存在,靈璧石這個名稱還沒有,專家們查找了半天找到的詩詞都等于白忙。 我們知道文人寫詩,一般情況下詩詞是用來傳達感情的。通常情況下,南方的文人一般愛太湖石,而如果是距離靈璧石比較近的文人自然喜歡靈璧石。那么蘇州的文人會寫吟詠太湖石的詩句,靈璧石產地附近的文人自然會寫吟詠靈璧石的詩句。我就已經寫了四百多首格律詩,后世要是查到,能夠作為證明靈璧石帶有廣泛的喜好嗎? 我們知道,經濟發(fā)達、交通便利的地區(qū),自然文人學士輩出而詩詞眾多,而靈璧石產地及周邊,一直以來是經濟比較落后的,經濟落后的地區(qū),尤其是古代,是很難出文人的。所以,如果拋棄專業(yè)的觀賞石類典籍而僅僅是從詩詞角度找證據,顯然是片面的。 另外,受詩詞格律的限制,文人寫詩,里面石種的出現順序完全是出于平仄韻律的要求,那是真正不能作為排名先后的證據的。 而專家文中說“《云林石譜》排列第三的林慮石,在南宋詩人陸游筆下曾經排名在前,排在靈璧石之前,證據是陸游在《寄題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詩中稱:“林慮靈壁名宇宙,震澤舂陵稍居后。”在《吾家舊藏奇石甚富,今無復存者,獨道石一尚置幾案間,戲作三絕句》詩中也提到:“林慮靈壁俱尤物,散落人間不復還。” 我們來看看該詩詞的平仄和韻律: 該詩為七言絕句 押刪韻 林慮靈壁俱尤物,散落人間不復還。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投老東歸風味在,舂陵小岫伴身閑。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看到沒有,為什么把林慮兩字排前面了吧?完全是因為該詩是平起仄落押刪韻的緣故,出于平仄的要求才把林慮排在了第一。林慮即今河南林州,慮字在地名中從古沿用至今在河南當地為平音。這種古今音發(fā)生變化的現象是很多的,比如唐宋詩中“斜xié”用來作韻時就發(fā)“xiá”;“蛇shé”用來作韻時發(fā)“shá”,目前在皖北地區(qū)和河南商丘等地區(qū)農村老人仍然把“蛇shé” 發(fā)“shá”音。還有些字隨著音節(jié)的變化而平仄變化,如“秦”字就是如此。這些在字典里查不到,百度也是沒有的,詩詞專家遇到這些唐宋詩詞是如何來判斷它們的音或韻古今的變化的呢?一方面查閱史料,還要對證語境,比如到一些相對封閉落后的地區(qū)考察這些字的發(fā)音和韻,因為相對封閉落后的地區(qū),受到外來文化的干擾最小,很可能保留住唐宋以來的發(fā)音沒有變化(每次外族入侵,尤其是元朝以后,中國很多字音發(fā)生了變化)。唐宋格律詩中有以地方方言音入詩詞的,其平仄更應該考察當地。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的《唐詩三百首》里,杜甫就有用四川方言入音的現象。陸游這首詩出于平仄的要求,只有采用地方發(fā)音為平音的“林慮”入詩才能夠成立平起仄收押刪韻的要求,這對于唐宋詩詞嚴格要求格律的詩人來說,也只好如此了。 中學生差不多都會背誦“平平仄仄平平仄”,“靈璧”“璧”為四聲仄音必須出現在第二位,俞先生經常題詩,不可能不知道,我很納悶為什么會拿來作為證據呢? 顯然拋棄典籍里明確的靈璧石排名第一不去承認,而把詩詞里僅僅平仄要求的排序作為證據是片面的。 專家們引經據典,無非要找到只言片語來證明是否是第一,那為什么不論述什么才是第一呢? 敬請期待下篇《如何看待”靈璧石排名“之科學界定》?茖W計算會告訴你,靈璧石是毫無懸念的第一。 聲明:本文只代表作者秦文聯(lián)本人觀點,與任何協(xié)會、組織或個人沒有任何關系。 作者簡介:秦文聯(lián),2015年注冊成立淮北市文道靈璧石博物館(國家文物總局備案),任館長,法人代表。國石網《石界》公眾號特約撰稿人。 以下內容與本文無關,請欣賞幾首秦文聯(lián)創(chuàng)作的靈璧石詩: 《家鄉(xiāng)的遠山》 平水韻十二文 龜紋環(huán)繞青山遠, 扣擊輕輕磬可聞。 遙望家鄉(xiāng)觀此景, 其中滋味不需云。 插圖:家鄉(xiāng)的遠山靈璧石 《楓葉天池》 平水韻:九青 招財聚寶碧池青, 圓潤風隆富水形。 可愛季秋楓葉落, 安知誰府掌門庭? 插圖:楓葉天池靈璧石 《太極玄幽》 平水韻十三元 通天洞地靈芝岫, 太極生儀四象門。 萬物靈根相潤惠, 天人合璧握乾坤。 插圖:太極玄幽靈璧石 《靈璧石墨荷圖》 平水韻:押陽韻 墨染三枝荷滿堂, 驚呼嵌璧石泱泱。 悠悠抒暢思奇意, 妙趣天工氣自磅。 插圖:墨荷圖靈璧石 |
公司簡介|業(yè)務介紹|匯款賬號|聯(lián)系我們|法律聲明|免責聲明|知識產權聲明| | ||||||
Powered by © 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奇石展 www.honghshop.com 版權所有 | ||||||
![]() ![]() 豫公網安備 41138102000121號 |
||||||
指導單位: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 中國奇石文化藝術協(xié)會 中國奇石展組委會 中國奇石文化研究會 河南省收藏家協(xié)會 | 運營管理:河南京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南陽恒盟律師事務所 | |||||
客服QQ:254013166 1980017353 投稿郵箱: kefu@zgqsz.com 服務熱線:楊會長 13938994987 | ||||||
中國奇石展.中國石展網.中國奇石網.奇石展銷會.奇石論壇.奇石博覽會.珠寶展銷會. | 提醒:禁止發(fā)布任何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言論與圖片等內容;本站內容均來自個人觀點與網絡等信息,非本站認同之觀點. | |||||
|